文章阅读
[ IT ]联想欲做标准设计者
作者:网络 | 来源:哈师大 郑德杨网站 ☆ 郑德杨 · 小逗丁 欢迎您 | 时间:2009-01-09 |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 |
会员币:0 |浏览次数:1539
会员币:0 |浏览次数:1539
淘宝考试服务: QQ:121719780 手机:139-8703-2104 (淘宝违规考试答案 淘宝入驻商城考试 天猫考试答案) 店铺装修
联想正在全球大规模地展开这一创新模式,成败与否,将决定联想在未来的生死存亡,正如联想罗利研发中心新技术总监霍华德·洛克所形容的那样:“PC的历史愈长久,就愈像老太太的脸布满沧桑,只有创新,才会让这张脸重新焕发青春。”
日本大和、美国罗利、中国北京和上海构成了联想的全球创新三角,它们彼此紧密协同,又各有分工:罗利的专家们主攻软件架构、系统架构;大和研发中心是驱动Think Pad笔记本创新的最重要火车头;而北京研发中心侧重产业技术创新,上海则重点开发3G技术和闪联标准。“三地已经建立起完整的业务链接机制,正在力图为联想提供更新的核心竞争力” ,联想首席技术官贺志强表示。
但是,能否协助联想找到真正的“蓝海”,对这个创新三角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外观之惑
在联想的日本大和研发中心,几十台形状各异的Think Pad笔记本静静地躺在长廊里沐浴着初秋的阳光,它们组合成一部黑白默片,用无声的语言一格格地诉说着Think Pad走过的漫漫历程。
Think Pad于1992年推向市场,先后曾获得1600个奖项,“2004年当宣布我们被联想并购时,的确令人震惊,因为在这之前我们从没有听说过这家公司。但是不久后我们发现,联想的并购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变化,我们继承着原IBM的工作体制,”被称为Think Pad之父的联想集团副总裁、大和研发中心负责人内藤在正表示,“并购完成后,我们主要从事两个工作,一是继续研发Think Pad笔记本;二是与北京的同事一起开发Lenovo 3000电脑。现在这两个品牌同时运行,我们暂时不会将现有的品牌架构打乱。”
Think Pad笔记本发展至今,已经采用了硬盘保护、指纹识别、钛合金复合碳纤维等创新技术,并能经受世界顶级的高强度抗震、抗噪音、辐射试验,但在后PC时代,它能否续写辉煌仍是未知。
十几年来,Think Pad笔记本一直沿用着最初的黑色方形的外观设计,从未改变,在日本设计师眼里这已成为了Think Pad笔记本的标志。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成为高端商务消费者,如此的外观已不再受到她们的青睐。而以设计见长的索尼、三星等世界消费电子巨头已经看到这个“蓝海”并在迅速介入,对此,内藤在正向本报表示:“我们曾经销售过银的、钛合金的Think Pad产品,但是绝大多数用户还是喜欢传统式样。我们目前还没有想到推出白色或是红色的产品,如果这么做,则需要建立新的品牌。”
对于Think Pad另建新的时尚子品牌,易观国际高级副总裁张鹰则认为:“我认为Think Pad不需要调整品牌定位和风格,继续秉承面向中高端商用市场的定位就很好,对于中小型企业市场和消费市场,可以依靠Lenovo的品牌来覆盖。”
融合时代
近两年来,移动设备终端层出不穷,例如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之伴侣的手机、PDA、MP4等,这对Think Pad而言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手机能否最终取缔PC亦或与其融合?“未来3-5年内,不会有PC之外的产品被广泛使用”,内藤在正表示。“联想认为,未来更多的机会还是在笔记本上。”贺志强亦有同样表态。
但联想对手持设备这个前途无量的新“蓝海”并非熟视无睹,贺志强向本报透露,“联想的中国研发中心正在设计横跨PC和通讯领域的高端手持设备”,他表示,联想作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和中国最大的手机厂商,对个人计算有着深刻的了解,所以在即将到来的3C融合时代会有表现。
“相信联想已经看到了多种手持终端并存的局面,并已经开始组织人力物力着手研究,” Gartner亚太区硬件系统集团首席分析师叶磊表示,“之所以他们还没有相应的产品推出市场,是因为还处在观察期”。对此,贺志强也表示,高端手机是未来PC 的延伸,两者是殊途同归。
行业领袖
对于PC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宏基系奠基人施振荣曾有过这样的诠释:上游的CPU、操作系统和下游的售后服务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而处在中游的组装生产则利润空间最小。联想能否打破如此宿命,向上游CPU供应商和下游的服务商索取利润,提升自己的盈利空间?
“我们认为,PC产业链是由芯片厂商、操作系统厂商、系统设计者三方组成”,贺志强表示,“Lenovo是PC产业的奠基者,在全球共拥有5000多项专利,我们现在正力图将Lenovo标准化,成为整个产业的标杆。” 由此看来,联想已开始不满足现有的产业位置,正在力争成为产业的标准设计者,一旦这个愿景得以实现,联想的盈利能力或许将发生质的飞跃。
美国作家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在其畅销书《微利时代的成长》中写到,仅仅靠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来推动盈利能力的增长已经不那么奏效,甚至于国际并购所带来的持续性增长也日渐微弱,只有需求创新(发现和满足新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利润微薄的成熟行业中实现企业的高利润率,进而成就企业的基业长青。此语亦或能为成长路上的联想带来些许警示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 IT ]领先双核上市,联想万全T/R280服务器性能提升51%下篇文章:[ IT ]笔记本电池门事件引发产业连环震荡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用户登陆
加载中……
高三解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