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成功秘笈]人力资源部:冲出“死胡同”
作者:网络 | 来源:哈师大 郑德杨网站 ☆ 郑德杨 · 小逗丁 欢迎您 | 时间:2009-01-10 |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 |
会员币:0 |浏览次数:1760
会员币:0 |浏览次数:1760
淘宝考试服务: QQ:121719780 手机:139-8703-2104 (淘宝违规考试答案 淘宝入驻商城考试 天猫考试答案) 店铺装修
然而,我们很遗憾地看到,部分企业人力资源部仅仅是人事部的翻版,根本没有进入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阶段。也有一些企业正执着地实施这样的转变,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不知不觉进入了“死胡同”,人力资源管理变革面临着失败的威胁。
问题
工作对象——管人还是管事
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是从人事部发展过来的。而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是改变人的工作状态,要实现这一转变必须改变工作对象,实现由“事”到“人”的转变。管“人”?你可能会说:让我管吗?那他的上级干什么?我能管到哪一级?问题就出在这里。
要建立正确的思路,首先必须改变一个基本观念,这里所说的管与被管的关系并不等于从属关系。连长指挥排长,排长必须听从连长指挥,连长管排长,这是从属关系;司机应该听警察的指挥,警察管司机,这样的管就不属于从属关系,因为管的只是让你先行还是后行,靠左行还是靠右行,不管你去什么目的地、去干什么。人力资源部管人就相当于警察管司机,管的是人特定的行为。
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对象是人而不是事,管的是经理人管理下属的行为,下属对待上级的行为。人力资源部对管理人的秩序负责,通过制度达成管理的大的格局,通过参与上级管理下级的过程,帮助经理人提升管理的效果,并确认管人的状态是否存在问题。
工作空间——开放还是封闭
人力资源部有一个心愿,就是能像财务部那样,离开大开间办公区,也有不少人力资源部已经这样,他们自己的工作更加封闭。客观上也有这样的需要,比如保密工资的计算、员工档案等等,久而久之,人力资源部会把办公室门外的人当成外人,与人才市场上的人没什么区别。这种情景不算太多,问题也不算严重,没有必要非让他们搬家不可。
值得关注的是另一幅景象:在很多员工的印象中,人力资源部的人是“稀客”,很少在自己的工作区内见到他们。对于一些强势管理的公司,人力资源部被赋予更多责任,在员工的心目中,他们不来更好,不是因为查看工作纪律,就是通知谁去办理离职手续,总归是不祥的征兆。
以上列举的两种情景,其本身没有多大危害,真正有危害的是,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人力资源部从经理到员工,大家下意识的做法是,按照通常的部门来建立和管理人力资源部,就像新成立的研发部、某某销售部一样。包括上级领导在内的其他员工,也不认为应该有所区别。于是,人力资源部自然成为企业内部的又一个“山头”,明里暗里与其他部门争高低,人力资源部经理与其他经理必然形成一种竞争关系,大家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就像采购部与研发部关系一样,一个部门管另一个部门的内政,这是不可能的。然而,这与人力资源部的管理对象的约定背道而驰——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干涉其他部门的“内政”。
这种封闭不仅是人力资源部建设的障碍,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障碍。正确的人力资源发展道路是,从人力资源部开始淡化部门边界,以企业的范围为边界,每个个体都以企业为团队标识,而不是以部门为疆域。
工作过程——独立还是协作
人力资源部的人员,不管他们出身于科班,还是拥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或是被企业送出去培训,有很多人已基本掌握了一些技术。如,职位说明书及其职位管理方法,招聘面试技术和招聘管理方法。这些技术必须要为经理人所掌握,与他的管理策略和经验相融合,并运用到管理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才能得到发挥。
很遗憾,在许多企业这样的技术传播效果很差。最糟糕的是人力资源部的人员没有号召力或培训能力,而只能替经理人写职位说明书。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协作问题,人力资源部的人员不能与经理人协作,也有可能是人力资源部人员不愿意,或不诚恳,或没有能力。但大多数的情况是,经理人对人力资源部的人员和工作不屑一顾。
工作成果——私有还是共有
人力资源部经常被置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老总给人力资源部巨大的“授权”,另一方面,人力资源部组织的经理人活动老总几乎都不参加。
人力资源部似乎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但有实力的人力资源部的员工绝不这样认为,他们不甘心这样的地位,再加上人力资源管理的远期价值和公司现实需求的诱惑,他们要争这口气,于是产生了动力。
在这种心态背景下,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是很积极的,他们会竭尽全力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他们做的是人力资源部自己的事,工作成果也自然是属于人力资源部,他们自己会这样认为,别人可能更加这样认为。
在他们的成果中,你会看到,完整的职位说明书,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严密的培训管理制度,精细的绩效考核方案,还有可能在企业内轰轰烈烈展开的考核工作,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可能会得到表彰。然而这样的局面多数会虎头蛇尾,逐步变得冷清,最后要么走过场,要么被放弃,几乎用不起来。
其根本原因是,人力资源部精心打造的管理工具别人不会用、或者是不好用,更根本的原因是经理们不愿意用。从理论上说,人力资源管理没有标准工具,也没有通用工具,每个企业都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设计,并根据发展来优化。这个过程必须是全体经理人的共同努力,因为必然会有不完善不到位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制造者自我包容,也只有在使用中加以完善。
出 路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能会产生一种判断,推行人力资源管理太难了。的确很难,人力资源是世界上最有潜能的资源,也是企业竞争不可不挖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景所以是光明的。
观念转变——老总把自己当资源
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的资源,老总更是企业的资源,可以说是最有价值的资源,老总把自己当资源是顺理成章的事,何谈要观念转变?其实不然,有很多老总把自己游离于企业之外,他总是在改变别人,而从未意识到要改变自己。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质是企业管理方式的根本改革,要改变的核心是企业用人、管人的根本机制,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对象就是上下之间的协作关系。这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传承性,老总与部门经理的关系决定了层层往下的关系。老总自己不改变,其他人几乎不可能变。
改变用人管人的方式,是新旧两种势力的较量,老总站在哪一方,哪一方就有了优势。总经理把自己当资源,积极改变固有的行为,成为人力资源变革的积极力量,这种变革才有可能实现,否则,单凭人力资源部的力量,这样的变革几乎不可能成功。
老总把自己当资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企业文化的因素。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际关系,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也可以说是企业文化的变革。众所周知,企业文化中受个体影响最大的是创业老总和当任老总。解铃还需系铃人,因此,老总不仅是经理人的示范者,更是全体员工的号召人,在营造变革氛围的过程中举足轻重。
人员配备——人力资源部需要高势能人员
一个经理人在企业中的作用,一方面取决于给他的授权和他担当的责任,这叫“权”;另一方面,还要取决于他在这个企业中的积累和别人对他的认可,这叫“势”。越是在受传统文化影响深的地方,后者的影响就越大。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重大变革,人力资源部不仅仅要得到授权,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势能。要使人力资源部具备足够的势能,可以从多方面努力,其核心是人力资源部人员的素质提升。
人力资源部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司令部和参谋部,人力资源部需要精兵强将。从长远利益出发,企业有必要把最优秀的经理人放到人力资源部;从现实出发,人力资源经理决不能是经理队伍中的弱者,否则就等于放弃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努力。
势能也可以从工作过程中积累,在人员别无选择的条件下,企业的高层领导可以有意帮助人力资源部提升势能。可以通过控制变革力度,为变革创造更好的条件,让目标达成的情况更好,从而让大家感受到效果,以此提升对人力资源工作的认可度,也提升人力资源部的自信度。此外,企业最高领导明确支持和配合人力资源部工作,对提升人力资源的势能也同样有价值。
合力突围——全体经理人是人力资源变革的主力
人力资源变革的根本是改变传统的用人管人的格局,真正要改变的是经理人自然形成的、非理性的方法,而不是清除某些经理人。这种改变没有外部压力是困难的,但是没有内在动力是完全不可能的。
单凭人力资源部的力量,几乎没有可能构建外部压力,更不可能启动经理人的内在动力。即使有老总的全力支持,外加人力资源部经理个人的能力优势,这样的格局也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惟一的出路是,把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当成企业的组织行为,而不是人力资源部的部门行为,人力资源部在这一过程中,担当组织者的角色,而变革的主力是全体经理人。
要使全体经理人成为变革的主力,首要任务是让他们学会一项转移方法,将自己现行的管理内涵匹配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中。比如,经理人对下属的工作安排源于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是基本有效的,这种安排往往是通过零散的、非理性的方式达成,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体系中与之对应的是职位说明书和述职方法。只有把这种方法与经理人的管理现实结合起来,才能保持原有的管理效能不下降,进而达到提升的目的,而这样结合的操作者只能是当任的经理人,其他任何人不可能替代。
当经理人基本掌握了新的方法后,原有管理操作的优劣就很容易被他注意,后续的优化几乎不存在动力问题。一旦清楚地看到自己以往的做法之后,他会主动进行调整,这时,管理方法的指导和帮助成为他最渴望的需求,先进的管理方法就会由“滞销品”变成“畅销品”,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不再是多余的,人力资源的人就会变成受欢迎、受尊重的人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成功秘笈]美国企业:HR成功七法宝下篇文章:高速成长型企业如何提升HR管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用户登陆
加载中……
高三解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