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助海归创业 新时期海归如何寻找新的发展
会员币:0 |浏览次数:1557
淘宝考试服务: QQ:121719780 手机:139-8703-2104 (淘宝违规考试答案 淘宝入驻商城考试 天猫考试答案) 店铺装修
以“新海归新机遇”为主题的欧美同学2006北京论坛暨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发展交流大会在京召开。据科学时报报道,会上,法国巴黎百富勤证券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师陈兴动以自己的创业经历,向该报记者介绍了新时期海归如何寻找新的发展。
放下架子找准定位
陈兴动1986年北大研究生毕业后,被派往牛津大学攻读宏观经济,后来进入世界银行工作,1988年回国。回国之后,他在跨国公司工作了14年。
“20世纪80年代,留学人员是天之骄子,只要回国,基本上就可以得到重用。”陈兴动说,但新时期的海归已经不像以前的海归那样如鱼得水了。
世界HR实验室针对海归归国就业做过一份调查: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困难,40%的“海归”感觉职业方向出错。就业问题反倒成了困扰当代海归的大难题,有人甚至把就业难的海归称为“海待”。
陈兴动分析说,海归虽然有优势,但在国内受教育的毕业生也有优势,他们更了解中国。他接触一些海归后发现,许多海归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出国前的水平,回国后又希望一下子得到很高的职位,而现实却往往不能如人所愿,在徘徊中就变成了所谓的“海待”。
“海归应该首先了解中国。学技术的海归,应该先找一个工厂打工;如果学金融,就应该从市场做起;如果想当音乐家,就先找个琴行打工……海归应该放下架子,从基础做起,踏踏实实地去了解中国,在了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陈兴动说,中国的政策环境、宏观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都与国外有很大差异,海归人员要回国创业,就必须对这些情况有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目前仍未定型,一个小的打工者发展成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很有可能。
海归渴望创业激励
“希望国家建立一个海归人员激励机制。”陈兴动在谈到吸引海外人才时说,这是所有海归人员的心愿。
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在论坛上介绍:“现在,落户中关村的海归,不算大学的、不算科学院的、不算政府机关的,仅仅是创业的留学生就达到8400人,其中40%是博士、40%是硕士、20%是本科。这8400名留学生创办的企业有3300多家。”目前,中关村计划研发一批世界一流的技术,培养一批业界知名的企业家,推出一批跨国公司,这些都是海归的发展机遇。
据从论坛上获悉,到2006年,中国留学生已经超过100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在这些出国留学人员中,归国留学生只有30万人,回归率仅为30%,大量人才流失海外。
“建立海归激励机制势在必行。”陈兴动说,对个人来讲,每个人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环境,只有建立良好的鼓励机制才能吸引大批海外人才回国发展。从国家方面看,中国工业化已经走向第三阶段,现在最关键的是科技兴国、自主创新。而这需要一些学有专长、有素质的海归来推动。1994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当时国内最早的高目标、高标准和高强度支持的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百人计划”,以每人200万元的资助力度吸引并培养百余名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吸引了大批海外优秀人才。
陈兴动建议,应该从国家层面建立海归创业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应该是比较系统的,其范围涵盖各类海外人才,内容则应涵盖各种服务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
出国之前先“定身”
目前,出国镀金仿佛成了一种“时尚”,有的家长甚至把读中学的小孩送出去。出国到底是为什么?很多留学人员回国后还在讨论这个问题。不得不承认,“盲目”出国的大有人在。
“没有人聪明到一开始就知道路怎么走,但盲目中应该有明确的人生规划。”陈兴动说,出国之前一定要先给自己“定身”;家长在送孩子出国前,一定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包括孩子的智力、自理能力等。如果孩子智力不佳,出国不但不能让他提高,反而会毁了他。其次,家长应该清楚送孩子出国是希望他移民国外还是回国发展。如果让他以后回国,就应该让孩子在国内受完大学教育再出去,在国内打好中文基础,把初中、高中、大学三个同学圈子建立起来。
“千万不要‘不是东西’”,陈兴动说,有的人中学就出国了,这种人对中文会说不会写,“西”的东西又没学透,被人称做“不是东西”,回国后很难立足。
“如果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一定选择在中国受完大学教育再出去。那时,在国内已经打好了中文基础,并建立了一定的同学圈子,接受西方知识也比较快。”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06宁夏百万青年创业大赛下篇文章:异地创业的注意事项
- 没有相关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