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业者没有永远的敌人
会员币:0 |浏览次数:1321
淘宝考试服务: QQ:121719780 手机:139-8703-2104 (淘宝违规考试答案 淘宝入驻商城考试 天猫考试答案) 店铺装修
环球:你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创办新浪网的前身华渊中文,现在国内海归创业已经蔚然成风,你觉得美国创业环境特别是硅谷的创业环境优势在哪里?
蒋显斌:在美国谈创业,也主要是讲硅谷,因为斯坦福大学就是一个创业基地,是硅谷的核心。我的经历是台湾、硅谷、北京、上海,我的感觉是华人的创业心态没有美国人那么强烈。在硅谷,在斯坦福,创业氛围十分浓烈,大学教授一边教书,一边在外面做创业公司。比如我的老师创办的IDU,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得工业设计公司。有师长创业的珠玉在前,自然引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学校会提供不同的跨系跨专业课程,学生可以从中体会不同专业的同学如何沟通、磨合,相互取长补短,也可以体会创业过程中不同专业的人士如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是非常好的经验。创业环境就在校园里,我们吃饭的时候一边吃一边讨论,餐巾纸上直接就写创业规划。我觉得斯坦福校园餐厅的垃圾桶可能是世界上创业设计宝藏最多的地方。
环球:VC的作用是什么?你觉得斯坦福的经历对你最宝贵的价值是什么?
蒋显斌:而VC对硅谷的作用也很突出。其实1993年和1994年VC就在校园寻找可以通过互联网创业的人,因为网络最先的应用是校园科研。这样校园的创业大门就被VC打开了,学生还没有毕业就开始创业。我觉得在斯坦福最珍贵的不是学位,而是学习到了如何获得创业资本,认识了一批潜在的创业伙伴,获得一定的创业的经验和游戏规则。在美国和硅谷,辍学创业的赢面反而更大一些,美国也出了一些著名的经典案例。更重要的是,美国文化鼓励创业,创业氛围鼓励你不怕失败,哪怕失败两次,第三次成功的大有人在,屡败屡战然后成功的也有。所以美国和硅谷已经形成习惯性创业的氛围。
环球:比较美国完善成熟的创业体制,你觉得大陆的创业氛围有哪些问题?
蒋显斌:大陆比较而言,创业公司数量相当多,包括网络行业在内,几千几万家都有,但是创业门槛低,退出门槛反而太高。在美国,退出通道就是那么几种,或者成功上市,或者被收购。一个不太完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三分之二的创业公司被收购,三分之一的创业公司最终成为一个集团公司,能够上市,并且去收购其他创新型企业。比如YOUTUBE,在当时还没有什么收入,但是可以为更大的母体创造价值,就被Google收购了。但是国内大型企业的收购能力、心态、技术还远远不够。大公司的心态是:这样的公司我也可以做,不需要收购。这样大陆创业公司的退出门槛就很高,创业者只能一路走到底,少数能够上市,多数自然淘汰。
环球:除了退出机制外,大陆创业企业在人才方面有没有什么问题?
蒋显斌:我觉得创业需要跨界人才,也就是通才,一般的专才适合就业,创业就需要通才。但是国内教育长于培养专才,通才教育远远不足,而且大陆教育培养的人才EQ、沟通能力都比较弱一些,他们缺乏和不同专业人才配合的经验。国内的创业者不象硅谷一样从校园开始创业,而是要先加入新浪、百度找找感觉,然后再创业。这说明创业的养分主要来自于职场上的团队,学校能够给予的支持比较少。
环球:如果现在问海外的华裔技术人才,是愿意在美国创业还是回国创业,答案可能是怎样?
蒋显斌:我想多数还是想回国创业。虽然美国和硅谷配套条件好,但是毕竟文化差异还是有的,除非是基础教育就在美国,整个人已经能够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或者是极为专业的技术公司,才会选择在美国创业。而大陆不缺资金,全球资金都涌到大陆来,而且这是一个庞大的新兴市场。在美国创业,因为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必须在产品创新和市场上都做到100分的成绩才能够成功,但是在大陆,产品有70分的创新,市场营销能够做到100分就可以成功。两个国家的市场差异是明显的。硅谷更重视技术,相对不那么重视市场,但是大陆创业优先考虑市场,产品和技术只需要到位即可,把市场做大,获得第一桶金然后企业才能生存。一个明显的感觉是两个市场的创业者思路完全不一样,优先考虑的问题不一样。
环球:关于退出机制,大陆已经在深圳推出中小板,也准备上马创业板,你认为这对退出机制是否有帮助?
蒋显斌:中小板和创业板对企业盈利能力还是有要求的。我所谓的退出机制是一个公司已经能够为用户创造价值但是还没有盈利的时候,这是创业企业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如何退出。中小板当然对中小企业创业的股东退出有好处,但是对于整个产业的整合乃至创业企业的退出通道没有直接的帮助。
环球:比较一下中关村和硅谷的差距?
蒋显斌:中关村是中国科技创业的重要基地,从学府支持到政府给的优惠条件,中关村还是有比较蓬勃的创业激情的。但是我认为中关村的创业企业技术导向明显,创业者还没有一种优秀的商业思路为技术产品搭建好的平台,中关村的工程技术人才与商学院没有对接,也没有形成硅谷一样的跨界交流。我认为,让中关村的创业者从全球代工人才变成创业家,需要引进更多的商业氛围,创造一些经典案例,让中国创业者在全球化过程中由跟随者变成领导者。而中关村的创业者需要更多地与商业思维融合,具备全球视野,能够实现跨界交流进而搭建新的价值系统(value system)。过去十年中关村有太多江湖恩怨,希望以后中关村创业者不管成败,能够更加从容,创业者没有永远的敌人!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自主创业 走出精彩人生路下篇文章:身无分文 我这样走上创业路
- 没有相关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