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失败感悟:不适合创业七方面
作者:网络 | 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 郑德杨 官方网站 ☆ 郑德杨·小逗丁 欢迎您 | 时间:2009-01-06 |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 |
会员币:0 |浏览次数:1544
淘宝考试服务: QQ:121719780 手机:139-8703-2104 (淘宝违规考试答案 淘宝入驻商城考试 天猫考试答案) 店铺装修
|
在我快而立之年的时候也突然的发现曾经没心没肺、半年不打家里一次电话、号称要将漂泊意境进行到底的自己开始逐渐的想起以前的一些事情,当然很多事情已经没有面目了,只是尝试去分辨,就象一个老人在余光中用不是很坚定的手去拂擦那些发黄的老照片,而那些最刻骨铭心的、足够影响自己一生的部分越是清晰,尤其是那些曾经的苦闷、忧伤、郁结甚至是自杀念头的阶段就格外清楚。现在回想起来越发感到一个人的成长其实是很偶然的事情,甚至你走哪一步都是朝不夕想的事情。人生充满偶然,正是这么多偶然的人的存在,才成就了丰富的大千世界。如果把整个大地无限的分成东南西北中这样五个类别的话,那么同样的人也是可以无限分的。这些分类的标准可以从不同的人生经历出发,但是我觉着总可以概括成四类:创业的,职业的,学习的,就业的。
把人分成类别之后,再尝试着把每个阶段的自己象棋子一样往里放,放的结果就会发现自己的很多经历是有倾向性的。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曾经的道路就会知道自己以前哪步走的对,哪步走的错了。我自己放的结果是自己现在还不是一个创业者,仅仅停留在就业者的水平上,虽然经过5年的磨练自己现在依然是一个职业者的角色。
一个人创业成功有很多相关因素,但是里面总有一个或者几个关键因素。
我的学习者生涯:正是别人走过的路我才不去走
我进大学校园的时候网络游戏刚刚开始,每到晚上走廊里到处是左唿右拥出去包夜打游戏的人,那种感觉一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每天晚上就是红色警戒和三角洲。
后来学会聊天了,迷恋的无以复加的程度,这么新鲜的方式,我把自己打扮的跟朵花儿似的,熟悉了后就再也不在乎是唐僧还是牛魔王了。毛主席教导我们说:看事情总要一分为二。正是这样一点一点接触网络,使我逐渐对网络的作用有了深刻的甚至是超越的认识,这种认识直接导致了我创业的冲动。幻想技术创业,一网既开,黄金万两的大好局面。这种书生意气也最终使我自己中断了学习生涯,走上当时时髦的创业行列里。
当时看了很多书,哲学、政治、文学、经济、自然、美学等等什么都看,当时图书馆里越是没人看的冷门书我越是看的欢。我还参加一些讲座、聚会等,就象一个准备过冬口粮的老鼠。
我其时已经在思考自己未来出路的问题:别人走的路我是否一定要走。所以,当有人问我为什么别人都走的路你不走的时候,我只有一句话可以回答:正是别人都走的路我才不走。家人当时都说我狂,幼稚,甚而不屑一顾,说人生不是这么简单的,以后你就明白了。我不知到有多少人是被这种善意给征服的,他们最终明白了什么,但我已经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不爆发就灭亡。其实很多决定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很多是社会给你的反作用,你只是稍微顺应了一下这种反作用,一个人的力量在泱泱人海中显得那么苍白和单调,很多人说哪个成功者多么了不起,我反倒觉着当我们在咒骂这个无耻下流卑鄙肮脏龌龊的社会的同时,还应该用你最华丽最高尚最尖锐哪怕最血腥的语言来赞美它。社会就是这么个王八蛋,让你呛了一肚子水后才使你学会游泳。100%的创业者都是敢爱敢恨的人,没有这种性格,你就根本不会有领导力,而创业者最关键的就是领导力。
现实生活中你坚持一个方向面对的不仅仅是你的个人价值,还有你的社会价值。
如果哪个创业者没有这种情感烙印,那么,充其量只是一个管理者,这个角色跨越两个价值带:事业区和工作区。我经历了相当多的创业人士,每个人在创业当初都可歌可泣,但是有一个人我却印象深刻。这个人是徐州市沛县下面一个村里的小老板,生产饲料的。个子不高,但人很精神。这个人在我认识他之前刚刚因为喝酒休克了三天三夜,医生都下死亡通知书了,可是后来居然又活过来了。我见到的时候依然是精神飒爽的,依然是大口喝酒。医生说要是再饮酒后果就很严重了。创业者是骨子里就有这种类似征服的瘾。
我承认我不是一个很能自律的人,我天生是对跟兴趣走的人。所以我只能做一个有事业心的职业者。但我当时甚至从黑暗中醒来后郁闷的要自杀:没有激情我的世界将会沦落!
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在激情被耗尽之后才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擅长的方向,过度的投入之后,往往容易引起各种精神的身体的症状,我现在很热爱自己的工作,所以一如既往的失眠,身体受到相当的打击。这是一个创业者的大忌,创业的过程是足够艰辛的,如果不能把激情分配的长远一些,仅凭一腔热情是维持不了多久的。
最近大家都在关注所谓精英病,崔永元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
在东方人的世界观里,正统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在学校里面读书才算读书,而中途中断学业回归社会的过程中再读书,别人就认为你是瞎折腾,中国人现在的用人观里还是单一的标准:学历至上。这一点从我创业失败之后到处找工作的过程之中很明显的感受到。一个人成材的模式如此雷同,社会的原因是相当巨大的。以至于象前一段时间中国出了个桌球冠军居然又引起“读书无用论”的大讨论,这背后的价值群体无意识依然是上学读书是正道。在中国打破常规做一件事情的难度是很大很大的。
破罐子索性摔到底。有一次为了拼酒,两个人平掰了四瓶啤酒之后又平分了一斤白酒。那次是彻底醉了,回宿舍的路上坐在楼下的花坛边上低头想什么事情,一不留神就滚进花坛里面,怎么也爬不起来了,手脚就是明明看到在那里就是不听使唤。但是大脑当时还清醒,知道自己应该起来,但就是爬不起来,几次努力失败之后,就产生一种恐惧感,我要是就这么死掉那不是很窝囊啊。一定得干点什么事情再死这样好象说的过去。可能自己创业的决定就是那时下的,大家说就是好东西,我说看来没错。
走上创业之路:我不是真正的创业者
其实还是应该感谢这段短暂的大学生活的,我更多的是把这个时段看成是我人生的转折期,这个时期我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思维方式,比如辨证的看待一个事物,这个思维方法我认为比波士顿集团法都有效,如果说波士顿集团法解决的是经营问题,那么辨证的思维解决的是人生战略问题。我现在很坚持一个人首先要解决人本身的方向设计问题,然后才是人生的经营问题,如果没有设计,那么最后大家只能拼学历拼老子的社会关系和银行存款。很多人没有去想这个事情,等到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行。
大学里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不久就结识了几个当时认为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依托一家知名网站开辟了一个厂商需求广告和行销策划之类的策划工作室,主要是收集当时各种开发区内的中小企业的需求,进行包装后发布,有的直接承包做网站。因为当时网站刚刚起步,很多人不懂,只是莫名感到洋玩意肯定错不了,威力无穷。我们一般分成三波,第一波介绍互联网,介绍前景,包装案例,这是鼓吹神化;第二波进行技术层面的展现,制做信息条传到网上,让老板看效果,留着电话等联系方式;一个月后回访,看点击,看留言,询问电话反馈情况,然后展示我们的一整套工作清单:名片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包括员工的袖标胸标等,新产品上市方案,网站或者信息条的内容制作与更新等等。电话和点击几乎都是我们伪装的,那时网络还不是很普及。这些东西一出来,还真能唬住一部分老板,记得当时有个生产电镀塑料件的小企业,老板一看自己的工厂的确是大变样了,那个高兴啊,回想他的表情绝对不亚于现在的老板们听到上市方案通过的欣喜。
我们也付出了汗水和辛劳,这些工厂一般都在郊区,而且环境和交通都不是很好,夏天那个热,冬天那个冷,还有一次其中一个技术“老总”被狗给咬伤小腿,很长时间不能战斗。我右手右腿都被自行车摔骨折过。
当时不懂,只是挂了个时髦的名字,其实现在看来那其实就是商机发布和解读的工作。事情开头还不错,四个月后四个人瓜分了2万块钱,拿着5000块钱,心里那个兴奋啊,当时真的感觉钱太好赚了,很快就挥霍一空了,说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再穷不能穷朋友,再苦不能苦嘴巴。1998年毕业大学生的工资差不多是从400-600这个标准开始的。一个月1000多块钱真是很大的一笔财富。就跟现在的4000-5000的感觉。
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骗”到钱的,边学习边创业使我们都感到身份很有分量,四个人自封四个“总”,用上了当时最时髦华丽的职位修饰词语,俨然是未来的大亨。走到哪里都巴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是什么什么总。无论到哪家企业都很能说,可能当时网络作为一个高科技形象特别是网络暴富的神话让这些小企业感到网络具备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的神力吧?现在从需求价值上来分析,这帮刚刚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有着相当的精神空白需要填补,因为当时只要是名片上有个“WWW.***.COM”就立马显的不一样了。
随着业务的进一步铺张开来,一些朋友之间的分歧逐步显露出来,但是在利益面前小车不倒,照样往前推着。超越朋友之间的利益斗争、权利本位之争变的虽表面不动声色,实际上却无时无处不在。
这期间我一直幻想工作室可以一直经营下去,摩擦可以化解,始终在做着维系的工作。我几乎每天都很晚才睡觉,不规律的生活终于使本来就睡眠就不好的我就越发表现出一种歇斯底里的失眠症状,一个月能有十天睡好觉已经很感激,经常是半夜里醒来睡不着写东西,心得、各种计划、客户访谈整理、第二天的必须落实的事情等等。直到现在我依然是白天昏沉晚上精神,当然还有更宏伟的计划在我心中规划着。
此时西部大开发刚刚起步,一切关于西部的都很有吸引力,为了进一步增加我们工作室的知名度,我还规划组织一个“了解中国,服务社会”的活动,主要是骑自行车横贯祖国东西方向,过程中联系各种媒体进行报道,展示各地风情习俗,而我当时的设想是充分利用大环境,主要的设计是从商业目的出发广泛的接触各地的中小企业主和各种开发区,建立长期的联络数据库,从现有知识层面来发掘一些基本问题,具体是什么问题,我也并不是很清晰、明确,因为当时那点道行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那种程度的。
年轻意气归意气,我还是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为了专心管理和经营,我干脆退学了。那年我大三。有人说可惜,我说庆幸。
创业不是三两天,选择这个方向,你就开始选择一个生命形式,中国目前不但对如何成材的问题的宽容度有限,而且对于年轻人的自我意志的表达的宽容度也是有限。中国人的认知结构里仍然是一种经验模式,所以才有“成者王败者寇”的慨叹!现在那段决策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想来是足够折磨人的。可以用“背腹受敌,惊心动魄”来形容。因为退学以后,你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认可你初始价值的牌照,一旦你创业失败,那你要为弥补这个缺陷付出常人许多倍的努力、自信心。说其为惨烈亦不为过。你在一个缺少足够宽容度的氛围里自我设计你的个人价值,很多人是把你当傻瓜和神经病来看的。这些有形和无形的压力是巨大的。
即使你有了足够的准备,依然防不胜防,创业的人首要的一条就是要身体健康,什么时候都要能吃能睡,具备快速修复的能力,而且性格应当足够开朗,什么困难面前都能笑的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先天条件。我的性格其实不适合创业的。这是我创业失败的另外一个因素。
要一个不一样的结果,首先要能够承受过程的不一样。而且要有粗细两套战略规划。但是事情的变故可没等我做好这些铺垫。
正好网络泡沫破灭之灾开始降临,我们这些网络之上的小跳蚤首先遇到冲击,人们突然开始怀疑网络,业务很难进展。利益和权利加上即将毕业的真正的工作压力,终于使工作名存实亡,1999年前后对于退学创业的学生无论如何社会是不会认可的。赚不到钱,矛盾肯定要激化。大家都想做山大王,谁都想说了算坚持下去的希望终于在大家相互抱怨谁做的多谁做的少、谁看谁不顺眼的分歧中分崩离析了。
这中间的种种变故让我从以前“天下多男人,皆兄弟之辈,天下多女人,多姊妹之群”的简单人际观走出来,开始重新审视人与人之间的角色和关系变化。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变得少言寡语了,并且从大大咧咧、外表张扬的毛头小子变成了一个懂得思考的人。我不是很会处理多方的人际关系,这是我不是创业者的致命伤。
不记得哪个哲学家说过:真正的人的自我觉悟的生命其实是从会思考那天开始的。我没文凭,事业也丢了,我一无所有了。时钟一般丁冬丁冬又回到原点,我想人生可能有很多的原点和轮回的。
这样,随着工作室的结束,我也彻底从一个学生变成了一个社会人,艰苦的马拉松式的人生序幕才刚刚拉起来。之后我经历了大约半年的调整,走上了找工作煳口的道路。
找工作其实就是一种职业者的角色实践,也是创业的人生的一部分,曾经想边打工边创业,但还是没能变成现实。从青岛来到上海,只是很无奈和偶然的事情,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让我对创业、学习、就业、以及职业四者的角色了解更多了。
失败之后:我不适合创业的七个证据
我时常在给自己找原因,失败的原因其实很关键,这么长时间一直在一个打工者的角度上来看这段经历,也看包括我在内的四个合伙人。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人在价值上绝对是分层的,从创业的角度来分析人其实是分成四类的:创业的,职业的,学习的,就业的。不一样的人可以选择不一样的道路,但是必须进行职业检测,小心小心再小心。四类人群的特点和职业出路是有差异的,很关键的决定因素包括精神因素、性格因素、行为因素、情感因素等四个价值因素。这当然在我进入咨询公司之后才知道,人也是有很多的盈利模式的,比如边打工边创业,边学习边打工,边学习边创业等等。多样的职业选择社会就多一些商业的模式的,因为这些个人事业最终都要放大成社会的事业或者企业单位,而事业和企业单位的盈利模式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我们总是在学习的类型里折腾,怀着的是一颗就业的心在创业,当然要出问题,我们仅凭好玩和年轻的冲劲在做事,没有规划,没有定时间进行检讨,没有成本、积累与发展的意识,甚至有点不思进取的味道,草寇式的松散模式根本不是什么经营,那只是随着网络泡沫膨胀起来的小泡沫。光有点子是不成的,一个真正的创业人是要足够耐力的,而且表现出一种步骤感和成长过程,最关键的是要有一种自我管理的强烈意识,主要表现是一个创业者对时间的把握能力和坚定的生活规律。我在这些方面都不具备创业的基础条件,在创业的四个价值要素里我只具备了精神要素,而性格因素、行为因素较为缺失,情感因素也需要极大的提升。
更多的人容易变成就业者的角色,但是要变成创业者还是需要一些转变的。
1、缺少长远目标和思维高度
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业者,知道自己最终想要什么,要达到目标需要经过那里过程,具备长远眼光,拥有战略意识,而作为就业者,着眼点也就是当前这两三年,往往第一考虑的还是安全感,如何保住现有的稳定饭碗,自然不会想到太远,也不会太高。而且,很少有就业者能进行换位思考,站到老板的角度去看考虑问题。也就造成很多就业者很难能与创业者沟通。
高不是空洞的高,是经过反复考量过后的高,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高,是胸中有成竹的高。
2、完成工作
创业者对一件工作的完成定义是指把某件事彻底解决,今天能搞定的一定不拖到明天。而就业者会习惯性的把工作按照天数来分解,每天只完成部分工作,下班时间一到心里就习惯性的想闪人,回家,剩下的工作明天再做,觉得在公司里多待一分钟都不愿意。
很多人都抱怨老板苛刻,加班很频繁,其实这是从创业时期就建立起来的习惯,事业就是生命,工作就是生活。
3、单个环节与整个系统
就业者接受到一个指派工作任务后,进行处理或是分解后转交给其他同事,然后在他看来,这事就差不多算完了,反正他负责的这块已经做完了,至于转交出去的工作任务是否被保质保量按时间的完成了,那就不是他所要操心的范围之内了。长此以往,许多就业者已经习惯只管自己的二亩三分地,转交给别人的事就让别人操心去吧。严重缺少整体系统概念。
你的事业是和你的视野相关的,你看的越远,可能得到的资源越多。
在一个企业或是公司里,我们最常见到的就是在出现事故后,老板要追查责任,大家异常统一、步调一致的互相推卸责任,极少有人会占出来承认自己工作的不足,反而都强调自己肯定是把属于自己那个环节做好了,至于前后衔接人员所出的问题,和我一点关系也没有。就业思维深了,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回避,然后就是设法推给别人。这样一来,就业者也就愈加不可能从失败和失利中学习、吸取到教训了。其实,创业者们的成长也就是从一个个自己承担的失败中总结分析了问题原因所在,积累了经验。
对于创业者,不但是个人价值,更是社会价值。
5、个人意识与联合力量
很多的就业者脑海中都存在着个人英雄主义,总希望在一些事情上表露一下,在上司面前表表功,为了不被其他同事分摊去一些功劳,所以有时候就会冒着一定的风险(当然是以公司的资源为成本的了)一个人单枪匹马干点什么出来,当然,要是出了漏了,最后还得是公司承担,很少有就业者们会从降低成本及风险、或是提高效率的角度出来,去主动联合其他同事,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这个个人英雄主义有时候是要害死人的。
对社会资源的把握也很关键。
6、成本概念
作为创业者,每一分钱的支出都会算作是成本,省下来的就是利润,所以,精打细算是许多老板的习惯性思维和动作,这是从创业过程中养成的习惯,绝对不是一个“抠”字能概括得了的。而就业们却是大方的很,反正公司的资产是老板的,又不是自己的,浪费点也不是割自己的肉,只是自己工作方便顺手,浪费点又算什么,以至于许多就业者在自己创业的时候,还改变不了在就业时养成的大手大脚的习惯。
创业就是勤俭持家,我现在才慢慢改变大手大脚的习惯。
7、办事一条线
条条大路通罗马,完成工作一定不止一种方法,但就业者长期工作生涯下来,已经习惯了用单一思维去考虑问题,A事就用A类解决办法,B事就用B类解决办法,很少会去用超越性的思维来从多角度多方向来讨问题的解决思路。
在人生方向的设计上也表现的很充分。
|
|
|
|
|
提交会员:郑德杨 | 浏览次数:1544
【 复制 】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