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邱源昶:模仿外企从“形似”到“神似”
会员币:0 |浏览次数:2204
淘宝考试服务: QQ:121719780 手机:139-8703-2104 (淘宝违规考试答案 淘宝入驻商城考试 天猫考试答案) 店铺装修
担任可的便利总经理长达9年,邱源昶仍然对这一行业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和兴奋感
可的便利总经理———
11日,邱源昶顺手从他的办公桌上拿起他的记事本,从封面的内袋中取出一片并未发黄的剪报,那是日本罗森(LAWSON)便利1997年7月27日在《新民晚报》刊登的广告。广告内容主要是招募加盟店,其中透露的重要信息是每年要在上海增加100个连锁店。
邱源昶搬到这个新办公室只有20天,他并没有收藏旧报纸的爱好,之所以把一片7年前的剪报像宝贝一样随身携带,仅仅因为他是上海可的便利店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罗森便利一直是他重点学习和超越的标杆企业。
日本罗森便利1996年进入上海,在古北新区开设了第一家门店,这也是上海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标准便利店。
而邱源昶也刚好是从1996年空降可的担任总经理,开始了他在便利店这一新兴行业的职业生涯。
“我觉得这份剪报很有意义,这次搬家的时候特意把它保留下来带在身边。”邱源昶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说,它是上海便利店行业发展的重要见证。
沪上第一批“吃螃蟹”者
“我们现在有1100家门店,分布在苏浙地区和上海、广州等16个城市,去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盈利达到1000万元。从2001年开始,可的已经连续4年盈利,去年的盈利是前年的5倍以上。”
细数可的便利的盈利史,邱源昶平静的语气里透露出些许自豪。因为在2000年到2003年这4年间,沪上便利店行业是高速发展的烧钱阶段,几乎是全行业亏损。
今年55岁的邱源昶,尽管长期以来从事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看起来却像个十足的技术人员,他的中餐经常是可的便利卖的“人民便当”。
邱源昶祖籍宁波,出生在上海,18岁时赴上海市奉贤县星火农场插队。此后一直在星火农场从事农场的经营管理工作,直到1985年9月作为国家干部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进修2年,并在上海财经大学国民经济专业学习宏观经济理论。
1995年,上海牛奶公司进行产业调整,将商业资产重新定位,创立“可的食品公司”,明确定位为连锁便利店业态。
1996年2月,邱源昶开始担任上海牛奶公司商品部主任,重组可的食品公司。
前不久,可的便利刚刚度过它的10周岁生日。10年中,可的和内地的便利店行业共同成长。而可的便利在10年的成长中倾注了邱源昶9年的心血。
“当时在国内做便利店的人非常少,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新行业,我虽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算得上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了,我对从事这样的新行业很有乐趣。”邱源昶说。
此前,邱源昶在农业、畜牧、养殖、建筑、驾驶培训等多个行业从事管理工作。做零售对他来说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学习和模仿,这是入门的必经之路,也是一条快速上路捷径。而当时便利店在国内还在起步阶段,想找个模仿对象都不容易。
此时,日本罗森便利恰好来到了上海,一位便利店行业的老前辈自动送上门来当样板了。他决定以罗森便利店为楷模,学习与研究便利店业态与定位规则。
同年,可的食品改为“可的便利店”,第一家使用CASIO收银机和自选式开架的可的便利门店开张。
便利店行业是国内的新兴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满足快捷消费为卖点的便利店行业发展空间非常大。邱源昶说,“我就是看中了这一发展空间巨大的新兴行业,因为新行业往往富有挑战性。”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超越
“就我们自身来说,是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过程。”邱源昶说,10年前可的是从“牛奶棚”脱胎而出的“三无”企业:一无现代连锁企业经营的历史和经验,二无现代连锁企业所需的管理人才与经营人才的企业,三无适应市场化运作,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机制与体制。
如今,可的便利已经成为在国内行业的翘楚,是三家门店超1000个的便利店品牌之一,并且保持了多年盈利的纪录。
回顾成长之路,是一个不断学习、模仿、超越的过程。
在理论上,可的团队广泛接受培训讲座,起到了启蒙作用。日本专家加川先生关于便利店经营之道课程、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关于品类管理知识讲座、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关于连锁管理基本要素的系列讲座等等,都吸引了邱源昶以及他的团队自始至终地听讲。
在操作上,可的以上海罗森为示范店观摩与模仿,从“形似”开始启动。邱源昶曾多次到罗森便利店亲自观摩感受,学习便利店外观与内在设计、商品陈列布局、商品结构、选址条件、营业面积、营业时间设置等。
“店内空间高度、货架高度都很有讲究。比如合适的高度可以保证店内的温度和亮度,让人觉得最舒适。”他打内心里佩服成熟便利店各种设置的科学性。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华立地产总裁范建镇:再难,也要迈过去下篇文章:(2)邱源昶:模仿外企从“形似”到“神似”
- 没有相关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