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10亿 却打工四年赚20万
会员币:0 |浏览次数:2258
淘宝考试服务: QQ:121719780 手机:139-8703-2104 (淘宝违规考试答案 淘宝入驻商城考试 天猫考试答案) 店铺装修
武汉晨报记者近日来到汉口一家三星级宾馆大堂,等候即将到来的于品海。约10分钟后,一个身穿白色休闲衬衣、浅蓝色牛仔裤的大高个,拎一黑色大背包走了进来。这位穿着平常的中年人,正是身家上十亿、中国数码集团董事会主席---于品海先生。
现年46岁的于品海---曾因收购金庸的《明报》而在香港轰动一时,并以三次漂亮的连环计收购被媒体称为“收购奇人”。他曾荣登香港新千年富豪,一度风光无限,之后又因经营香港传讯电视亏掉1亿美元。
于品海喜欢别人称呼他“于先生”,而不是“于董”。朴实、温和、低调,普通话讲得极“溜”,是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做两份工作四年积攒20万港元
1980年大学毕业后,于品海找了一份正式的工作,白天打工、晚上写作。他给一家报社做兼职编辑、翻译,经常晚上写稿到深夜,第二天一大早起来赶公车上班。
到1984年,于品海积累了近20万港元。他觉得自己可以出去闯一闯了,便尝试着投资一些项目。27岁时(1986年),于品海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智才管理顾问公司,从事房地产及其他项目的咨询顾问,为日后的创业路作了最重要的原始积累。
“刚开始几年,我根本没指望赚钱,只是想试一下‘水性’。更重要的是,我必须积累一定的人际关系!”于品海总结道,在香港做生意,你必须学会“杠杆效应”,你的资金总是有限的,你必须更有效率地运作自己的钱,利用各种资源撬起更大的市常巧打价格差零成本收购大酒店有了原始积累,于品海从1988年开始了一系列的收购行动,身价也呈几何级数“膨胀”。那一年,他观察菲律宾时局变化,暗自留心,抓住机会,收购了马尼拉希尔顿酒店---菲律宾联交所的一家上市公司。
于品海回忆说,那是一家很大的酒店,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菲律宾的政局仍在动荡之中;但他认为,菲律宾已开始走向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美元、日元对菲律宾比索的汇率,菲律宾的利率跟海外的利率,都有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在那里,足够为我所用”。
“那个酒店是用1400多万美元收购的,有一家银行提供了900多万,还有500多万是股东们出的,实际上我一分钱也没出”。讲到激动处,于品海不断舞动手臂,“事实上,市场经济环境下,价值和价格总是有差异的,你必须善于利用这种差异”。
之后,菲律宾政经环境趋向缓和。希尔顿酒店资产开始增值,赢利也大大超出于品海的贷款成本,仅一年多光景,资金悉数回收。该酒店经过三年的经营,为于品海赚到了不少钱,这为他后来的连环收购提供了平台。
1991年,于品海收购又一香港上市公司---南海发展,将其重整为房地产开发公司;1992年,于品海对收购已轻车熟路,以南海发展跟金庸手上的上市公司---明报企业做置换,成功收购香港明报集团公司。
惨遭滑铁卢输掉1亿美元
连续三次收购,令于品海的事业达到一个顶峰。但他随后即惨遭人生的第一次滑铁卢。
1994年,有着很深传媒情结的于品海斥巨资打造传讯电视,创办了第一个中文全球24小时新闻电视网。谈到这里,于品海有些惋惜,“其实电视台的发展还算顺利,我们花了很多的钱在设备上,花了很多钱在世界十几二十个地方,从俄罗斯到英国、德国、美国很多城市,都设有记者站,当时我们是第一个能全面涵盖全球的中文24小时新闻电视网”。
最后由于种种原因,他第一次品尝了失败的苦果,“放弃其实也是个很简单的商业决定,纯粹就是因为它本身不能支撑,而我本人也没有足够的金钱继续支撑它,所以就必须要放弃,输了大概接近1亿美金吧”。其间细节,他似乎不愿多说。
“一对一”营销“笨”办法玩转IT
1999年,于品海出手收购深圳的中国企业网(后改名为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时正是互联网最火爆的时候,北京街头的广告牌、电视几乎一夜之间全换成了IT广告,IT企业疯狂烧钱,泡沫越吹越大。
于品海称,当时很多IT企业只有二三十人,以为只要烧钱做广告,能增加点击率就能赚钱。“这是他们对中国的信息化程度不了解。事实上,当时的中小企业连互联网是什么都没弄明白,你想让中小企业的老板们上网敲‘www’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经常见到很多老板的‘enter’键上都落满了灰尘”。
基于这些考虑,于品海采取了“IT精英”们往往不屑一顾的推广模式:在全国60多个主要城市设立分公司,招聘员工7000余人,锁定在中小企业客户,采劝一对一”的模式,由业务员面对面地跟中小企业老板沟通,首先帮他们认识邮箱、电子商务这些基本的概念。“你首先必须帮助他们认识互联网,别人才能接受它”。
1999年后,IT企业大批“死”去,而中企动力的营业收入,却从1999年的100万元扩大到2004年的近5亿元。“IT是个有些虚拟化的玩意儿,而中企动力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有一个现实的庞大网络”。
他与武汉
“我引进了通恒巴士”
“说到通恒巴士,武汉市民对我可能就不那么陌生了”。见到记者,于品海主动提及跟武汉的渊源,“1992年时,我就来到武汉投资。武汉有线电视网、通恒公汽都是我的投资项目,通恒是我从香港引进的。”听说通恒巴士在武汉仍很受欢迎,于品海会心地笑了。
目前,于品海在武汉投资有三个公司:中企动力武汉分公司、新网、世华财讯。他说,武汉在中部是一个有领导力的城市,武汉的市场很好,但开放度还不够。
创业感言
兴趣是最好的理由
如何选择行业进行投资?这是很多人遇到过的困惑。于品海说,理由很简单,首先肯定不能抗拒这个行业,因为你没必要花钱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其次是有商机在里面;最后一点就是兴趣之所在。“兴趣是我最看重的一点”。
无论是南海发展还是中国数码,其资产负债表上90%以上都是房地产,房地产在于品海创业初期也确实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回报。但于品海却告诉记者,他95%以上的时间和心思却并不在房地产上面,而是在媒体和IT方面。因为他坚信,IT和媒体在未来的经济量和回报会远远超过房地产,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两项事业是他的兴趣之所在。
他这样描述他的理想蓝图:让中小企业使用IT服务像他们使用手机那样简单和方便,他要做的就是像移动和联通那样的网络运营服务商。他把这个概念叫做“IT应用运营商”,而肩负这个使命的就是他最为倚重的中企动力。
能不坐的士就不坐
于品海称,年轻人都应该尝试着投资一些项目。“攒够6万块钱就可以出来闯一闯。现在中国正处于经济大发展期,机遇很多”。
了解到武汉晨报记者因赶时间打的采访他时,于品海还拍着武汉晨报记者的肩膀告诫说,年轻人要学会节约,多为自己以后创业积累些资本。“能不坐的士就不坐,可以起早一些嘛。每个月的开销控制在1000元以内,其他的全部交给家里存起来”。
企业简介
中国数码信息有限公司于1985年创立于香港,是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其主要业务集中于中国大陆的IT服务、资讯科技、文化与传播以及物业投资与开发等高增长行业。目前,中国数码总资产超过54亿港元,拥有全资及控股公司近20家,旗下知名品牌包括“中企动力”、“新网”、“世华财讯”、“华夏大地远程教育网”等。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佛山职业"炒标"族2千元转手赚180万下篇文章:一个从无到有的财富女性
- 没有相关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