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事业,让她精神与物质共丰足
会员币:0 |浏览次数:2399
淘宝考试服务: QQ:121719780 手机:139-8703-2104 (淘宝违规考试答案 淘宝入驻商城考试 天猫考试答案) 店铺装修
一位年轻女性,开办养老院闯荡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实属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通过自己的心血,所有与梁维玲接触过的老人都在快乐而平静的氛围中安度着晚年。对她本人而言,也在日复一日的服务工作中获得精神与物质上的富足,体会着自己想要的那一种生活。
1.创业的选择
千禧颐老院的诞生其实很偶然。1999年,在共青团广州市委工作的梁维玲决定“下海”,进入一间当时在广州很有名的物业管理公司。年轻的梁维玲梦想着成为一名出入高级写字楼的“白领丽人”,可谁知,几个月后这家公司不幸倒闭了,梁维玲失去了工作。
闲来无事中,梁维玲参观了一位朋友的母亲所工作的养老院,忽然之间对养老院发生了兴趣。梁维玲当时的想法是:“民办养老院会是一种发展方向。而对个人而言,做这行既可以做点善事,又可以获得一些收入。”“为了生存,只能要么打工要么创业。这个时候我选择了创业”。于是,她和另外两个朋友一拍即合,共同凑了20多万元。1999年9月,千禧颐老院在租用的白云区政府招待所正式开张了,29岁的梁维玲当上了养老院的女老板。
刚从事托老服务时的梁维玲面临着极大的风险。1999年的广州只有4家养老院能够盈利或者保本,其他都在亏损,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一度劝她放弃开养老院的念头。“最后证明我们还是非常幸运的,我们在合适的时机进入这一行”,梁维玲表示现在即使凭招待所现有的条件也已经不可能获批了,办养老院的门槛已经高到小本经营者难以涉足的水平。
2.艰难的第一步
“女老板”的称谓听起来风光无限,可梁维玲却受起了“洋罪”。“那时候,我带着仅有的一名员工每天一大清早就跑到街上发宣传单,比如黄花岗公园和动物园这些老人比较多的地方都跑遍了。可一段时间下来,一位老人也没拉来”。
正当梁维玲感到灰心丧气的时候,她的第一位顾客出现了。谈到这里,她的声调也提高了很多,显得十分兴奋:“这位老人是云鹤北街居委会一名工作人员的公公,患有老年痴呆症,急需专人照顾。于是我为他免掉了大部分费用,头几个月的生活费也只是象征性地收一点。就这样我拥有了第一个顾客”。面对记者,梁维玲禁不住笑了起来,没想到自己的第一位顾客竟然是赔了钱“请”来的。
梁维玲为养老院请来的第二位免费主顾更是让常人难以理解。这次的客源来自于报纸,有媒体报道一位从越南回国的年老阿婆被家人遗弃在街边,处境凄惨。“我们几个一商量,反正接回来也不过是多吃碗饭嘛,赔
不了多少钱。就去那边的街道办把她接了过来”。可是等这位阿婆跟梁维玲住在一起她才知道,这位老人脾气和行为都十分古怪,到了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后来我才理解她的家人为什么把她赶出去”。这位此前一直靠街坊救济才活下来的老人在颐老院一住就住到现在,在梁维玲的悉心照顾下,性情也逐渐好了起来。
真正让梁维玲有“第一桶金”感觉的只好排到第三位顾客了。这位老人是养老院一个股东的同事的父亲,经过一番邀请和打折后,老人也欣然进入颐老院生活。
3.“试住”制度保留至今
初办养老院的梁维玲对于老人护理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有钱去雇请护理员,平时的打扫卫生、买菜、做饭、照顾老人都靠她一个人,晚上她也和老人们住在一起,老人一有特别的动静她就要从被窝里爬出来看看。有的老人晚上睡不好觉,老是尿急,梁维玲每个晚上都要时刻准备着,时间一长,她自己的精神状态自然下降了。“开始老人来了我确实不懂得怎么照顾,当时的养老院白天只有我和一个护理员,后来院里的老人渐渐多了才请了一个兼职的医生。丈夫晚上下了班也来帮忙给老公公们洗澡,就这样过了几年”。5年来,梁维玲的家就安在了养老院。开始她住在5楼的办公室,用一个大柜子隔一下,白天在前面办公,晚上就睡在用柜子隔出的小空间里。
当时养老院制定的收费标准是每人每月1000元,连政策规定可以收取的一次性设备费都没有收,还采取了老人试住的形式争取客源。直到现在千禧颐老院已经远近闻名,“试住”制度依然还保留着。
颐老院里的老人们很多身患重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前后伺候过200多位老人的梁维玲定期对来自农村的员工进行培训,例如如何给老人翻身,扶上轮椅乃至待人接物的要求等等都由她言传身教。她还制定了养老院的护理守则,定期请中山大学医学院的专家来养老院讲授护理知识。
梁维玲现在的办公室有一扇落地玻璃门正对着老人的活动场所,她一抬头就可以看到老人的情况,可以随时出去照顾需要帮助的老人。记者问她为什么特意设计了这个玻璃门,梁维玲给出的解释是“你只要有心去做这个行业,总会想到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一件小事让梁维玲觉得和老人们更加密不可分了。一次朋友约他去增城郊游,疲惫许久的她安排好院里的工作后痛快地玩了一天。回来后院里的护理人员告诉梁维玲:所有的老人家都在问梁院长去哪里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他们像父母一样关爱我,我不管怎样都要对他们尽心尽力”,梁维玲动情地说。
她坦言最担心的是颐老院发生事故。年迈的老人行动自制力比较差,一个烟头就可能引发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养老院要极力避免事故,而梁维玲的内心依然时常不安。她一方面要求员工提高防范意识,另外将自己的手机24小时开机。“晚上只要手机一响,我就会弹起身,脑子里想的全是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
4.一年收回全部投资
梁维玲承认自己的精力有限,“我没有能力做大企业,这所养老院已经成了我的一个寄托,我很难想象会有一天和这里分开”。能够照顾一些需要护理的老人,和老人产生了感情,并从这个善良的工作中获得一些劳动所得,这样的生活让梁维玲感觉很满足。
做了5年的托老服务,梁维玲最大的感触是“做这一行资金和感情的投入都非常重要”,“前期的资金投入要保证老人的居住条件和老人院的硬件设施齐备,而后来的长期经营靠的就只能是感情了”,梁维玲表示沉重的精神压力也曾经逼她想过放弃,但当她看到老人们那一张张慈祥而幸福的笑容时,又不忍心自己一走了之,还是一次次回到老人们身边。
没日没夜的工作换来了令她意想不到的收获。一年多后梁维玲细细一算:竟然收回了当初全部的投资!更令她开心的是,随着把赚来的钱不断投入养老院的建设,养老院的规模每年都在扩大,床位从30张增加到50张、80张,现在已经达到了90多张,翻了整整两倍,颐老院的雇工也从原来的1名增加到30多人。
更令她欢欣鼓舞的是,可容纳90余位老人的招待所5~6层已经住满,位于机场路的广源分院也在今年初开始营业,由幼儿园改建的这个分院拥有160多张床位,居室面积也是本院的一倍多,梁维玲又可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大干一番了。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奇火锅的火锅传奇下篇文章:小鱼吃大鱼的商业传奇
- 没有相关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