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关于就业的思维陷阱
会员币:0 |浏览次数:3518
淘宝考试服务: QQ:121719780 手机:139-8703-2104 (淘宝违规考试答案 淘宝入驻商城考试 天猫考试答案) 店铺装修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最新完成了一项共有2323人参加的调查,内容是关于“读书无用论”。结果是令人沮丧的:35.3%的受访者认为“读多少书找不到工作也没用”,有42.8%的受访者认为“光有学历、文凭没用”(6月5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民族,过去曾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之说,据说连美国的教师节,都特意设在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诞辰日,可见这一点是名声在外的。现在天下太平,居然有这么多人认为读书无用,这的确是国之大事,不可不察。
大家认为读书无用,摆在桌面上的理由,就是大学生就业难。现在大学收费这么高,动不动就要农民几十年的收入,教育已经蜕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市场过程,没有多少人有能力为了“兴趣”或“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些奢侈的理由去读书。对教育机构来说,它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对学生及其家长来说,他们追求的则是效用最大化。这个“效用”就是毕业以后的好工作和高收入。如果无法就业,则相当于买了一台不会制冷的冰箱,效用等于零,又不能退货和保修,那当然就是“无用”。
现在我要追问的是:中国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8%,大大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24%的平均水平,更不用说美国的35%了,为什么竟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就业难呢?
在我看来,关键在于,由于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失误,中国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中被锁定在了一个低端加工业的位置,需要的仅仅是一些受过中等教育的蓝领工人(有大学生顿悟:“读太多书没用,初中就够了”),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白领工作岗位提供给大学生。
排斥大学生的机制是这样发生作用的:为了尽快提高精英阶层的消费水平,中国的消费品产业往往采取了直接从国外进口生产线的方式,结果使中国自身的装备工业(即生产线的设计制造技术和成套设备技术)由于失去了市场而在整体上陷入困境,大量国企破产倒闭,大量的白领工作岗位也因此丧失。
理解了这些原因,我们就能够明白读书究竟为什么会“无用”了;我们也就能够明白说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他们“不能转变观念”,为什么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可耻言论了;我们也能够明白教育部门在专业设置、扩招与否上大做文章对解决就业难问题基本上是无济于事的了……(有删节)
2006年5月19日,江苏常州面向应届大学毕业生举行大型公益招聘会。招聘会上许多单位的招聘人员对“女大学生”就业准入的要求更加严格,“就业难”再次成为女大学生心头之痛。 中新社发 杨素平 摄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某网站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34.7%的受访者都后悔上了大学。针对这一结果,一种解释是:公众对于大学的期待,已超出了“接受教育”本身,出现了功利化的倾向,把“跳出农门”、实现高收入、提高社会地位等过多的希望都寄托在上大学身上,而这些目标达不到,就导致了“读书(实指上学)无用论”。(8月14日《中国青年报》)
读书有用无用的分歧,其实在于读书目的的不同,也就是功利论和非功利论的差别。功利论讲究读书要为自己带来现实好处,而非功利论则认为上学就是为了充实完善自己,不能将其当做实现功利的工具。
读书仅为着提高自己的修养,丰富充实自己,这当然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但是,这样做需要一定的条件。当在电视上看到富裕国家的人受了一点儿挫折,为调适心情就出国留学时,有谁不羡慕?如果能纯粹为兴趣、不带任何负担地去读书,谁会不乐意?其实,上学到底是功利性还是非功利性,并非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一个能否选择的问题。
中国不少地方经济很不发达,对于这些地区的孩子而言,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基本上只能靠上学。这不是一种思维定式而是一种现实。我们看问题,不能看一些少之又少的特例,而要看普遍的情况。在有些地方,有即使砸锅卖铁也要送子女上学的风气,对这些地方,我们说他们有“重教”的传统——但是,是什么支撑着这传统?还不是那功利的目的。假如没有读大学后的好前程在维系着那些穷人的希望,有谁愿意吃那么多苦硬撑着送孩子上大学?
近些年,之所以“读书无用”的声音越来越大,自愿放弃上大学的人在增加,就在于上大学的功利吸引力在减少。今年高考前夕,重庆涪陵有541名学生放弃高考。该区的教育官员承认,高额的教育收费和大学毕业生大面积失业,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放弃读书的梦想。“十年寒窗,金榜题名”的字眼已失去了魅力。一个有50多户村民的村庄,只有惟一的一名大学生,家长承认:“如果再做个选择,我不会让她读大学。”(《南方都市报》4月19日)
对于有些人而言,鼓励他们不为功利上大学,简直有些残忍。笔者遇到过一个民办大学的学生,他是怎样上这个大学的呢?家里很穷,父母没有经济来源,靠妹妹辍学在外打工,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一个月挣几百元钱,省吃俭用下来供他上学。这名大学生毕业后的前景怎样,在目前这样的就业形势下,大家都有个判断。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鼓励他们不为功利上大学,不是残忍吗?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最要紧的是要想办法拓展就业渠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如果试图通过“上大学不要功利化”之类的话起安慰作用,那还是免了吧。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当文盲一点都不奇怪,中国经济一直最需要的是蓝领,不是白领下篇文章:要想读书有用 就 读有用的书 [上大学主题]
- 没有相关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