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我的似水流年
会员币:0 |浏览次数:2055
淘宝考试服务: QQ:121719780 手机:139-8703-2104 (淘宝违规考试答案 淘宝入驻商城考试 天猫考试答案) 店铺装修

又是一年的7月,不知不觉间,我已经从象牙塔中走出来一年了,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月份,在去年同样的时光里,留下了我太多的感慨万千,也留下了太多的伤感往事——
重新打开那略带潮湿的记忆,思绪又回到了去年的7月——
7月,本来就是一个属于毕业生的季节,和所有的毕业生一样,最后一次背起四年来背过的行囊,匆忙而又默默地将四年里的所有零零碎碎和所有的记忆胡乱塞到编织带里,托运回家。告别了老师同学,告别了亲爱的室友,告别了熟悉的大学校园,从此,开始了生命中新一轮的征程,生活中,也开始有了新的内容。
难忘在校园中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和现在上了班相比,校园中的每一天都是那样精彩。还记得大一时带领全体中文系女生进行的列队团体操表演,第一次在几百人人面前领操加指挥,那种自豪感让我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激情澎湃;记得非典时“困”在校园度过的那段日子,那时我们好想插上一对翅膀,外面的自由对我们而言太具诱惑,于是好多同学都因“跳墙”而被扣考评分,不过想来以后再不会听见“封校”一词了,它已经成了我们一个时代的一个印记,也正因为“封校”,在当时中国南北的各个高校中,才不知成就了多少的佳人眷侣,导致了当时一个相当时髦的词汇“非典爱情”;记得校园里举办过的数不清的大小舞会,我们为了跳好一支舞蹈曾经课余饭后乐此不疲地勤学苦练,舞会上体育系的帅哥总能成为寝室里议论的话题;小市场里的那份麻辣烫是我们的最爱,现在走到哪,也总觉得比不上那里的老板娘出手做的地道,仍能记得那大碗刚端出来飘着的袅袅余香;每天最少两次逛过的小市场快被我们踏平,去了不一定是有目标的东西要买,但是出来时至少也要提着一两根冰棍或是传说中的“格致冰激凌”(阿城最好吃的冰激凌);冬子的体重秤相信阿城学院的每个女生都去称过,尤其是那时减肥时期的我更是每天要去检验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寝室里每个上街去的女生回来时总有一项默认的任务,那就是拎八份“小凉皮”,不知为什么那位大叔做出的凉皮怎么就那么受欢迎,要是现在的我们再去吃还能吃出当年的感觉吗?寝室里的熄灯夜谈已经成为大学中一个永恒的习俗,每天不过十一点我们不会停住讨论,讨论老师,讨论同学,讨论学校,讨论社会,讨论人生,那时我们对未来都充满幻想,对人生充满期待;每次期末考试前走廊里的挑灯夜战已成为一道不朽的风景,姐妹们平时吃饭的小桌此时也都派上了用场,使得走廊里只能剩下一条窄窄的小过道,此时睡得最早的那个总会引来大家“怨恨”的眼光;校园里的那几个宣传栏总会引来我们驻足的脚步,不知现在还贴着什么,是英语补习班?是新推出的雅芳打折化妆品?还是周末又有了什么好去处呢?书馆里还有那么多文学名著没有去读,现在想来真想时光倒流,今后恐怕没有时间也没有那个情致再去捧着一本古典文学去细细揣摩了——
毕业前的生活是杂乱的,伤感的,我们收拾出了一大袋几年来用过的东西拿去卖掉,虽然要卖掉前很舍不得,几年来陪伴在我们身边朝夕相伴就已经像是老朋友一样了,可是不卖又能怎么样呢,那些脸盆呀,衣挂呀,裤夹呀,小桌呀,墙壁纸呀,被褥呀带也带不走,还是不如换点钱吧;毕业论文改了一遍又一遍,怎么还是不通过?拜托老师手下留情吧,我已经去网吧包宿改过两个晚上了;某某人上班了,某某人签合同了,某某人找到了一个肥的冒油的工作,某某人被“遣返”到偏远的家乡;一切以平静的语气诉说,一切都不能引发一点激动,大四的最后几个月是一潭死水;我的未来在哪呢?是留在家这边享受一份安逸的工作,还是去北京闯荡一个未卜的前景呢?招聘会上人山人海的攒动让我迷茫;大家都庸懒的窝在床上,不再去教室了,不再去听课,即使讲课的是妙语连珠的教授;也不去图书馆,尽管图书馆里有30万册藏书;躺在床上是自由的,看不下去的时候,便随手把武侠和爱情扔到床下。
这是一座宽敞而狭小的校园。
校园是不能缩到鞋底带走的。被单已经洗得发白。老师的批评和表扬都忘记了,因为我们将生活放在彼处。
昆德拉说,聚会是为了告别。
毕业前夕的小饭馆里挤满了毕业生,大声嚷嚷着劝酒的,默默地一杯杯喝光的。酒是青春的象征,那些撕心裂肺的话,是刚刚喝醉的时候从心底流出来的,其实,也只有在这毕业前的醉酒中,大家才会显露一回真实的自己。
第一次喝醉酒。原来醉酒的滋味这么难受,睡又睡不着,站又站不稳,大脑是停止转动的风车。
老板娘说,每年五六月,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她已习以为常。而对毕业生来说,这是最后的狂欢。
剩下的钱刚够点一盘花生米,那就来一盘花生米吧。
有人提议焚烧教科书,主要是考研的人,可没有多少人响应。更多的人把书搬到宿舍楼前,廉价卖出,一元一本,两元一本。其实他们不指望这些或者象新书一样的旧书或者翻的稀烂的书籍能卖得多少收入,他们更想体验学弟学妹那羡慕的、崇拜的目光,似乎毕业很幸福很伟大似的。
毕业生不再给家里写信。每次在电话里,懒洋洋地应付几句。这并不能说明他们不爱父亲和母亲了,他们只是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毕业生比新生更爱母亲。新生最爱的是女朋友或男朋友,而经历过酸甜苦辣的毕业生们明白,最可爱的还是母亲。
故乡的小屋和校园的宿舍,两张照片重叠在一起。
哪里才是真正的家?
哪里才有家的感觉?
一生何求,这是陈百强的歌。
一生何求,这是毕业生的歌。
那么多的哲学著作,还是没有解答这个问题。三点一线间匆忙的日子里,也没有时间思考这个问题。考试分数、名次、奖学金,这是一部分人的生活。及格、无所谓、糊弄过关,这是另外一部分人的生活。
两种生活都是一样的。嘲弄对方不如嘲讽自己。试卷就像枯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回想起绞尽脑汁向老师套题时的情景来,每个毕业生都想笑。
怎么就到大四了?能够标识大四的,是蚊帐上的眼眼,是饭盒上坑坑洼洼的摔掉瓷的地方。而我们自己,失去了什么呢?可惜我们不是蚊帐,也不是饭盒,镜子里还是那张并不漂亮的脸,只是眼神暗淡了些。
再看一眼校园,才发现校园陌生的像大观园。原来认为熟悉的地方其实好多没去过,这最后一次走过才发现有好多风景好多秘密。
照不照一张穿学士袍、戴学士帽的照片?表情和动作是庄重多一点还是滑稽多一些?多照几张集体的呢还是多照几张单人的?
翻开那些读过的书,密密麻麻的批语是自己写的吗?怎么自己也读不懂了?
最后一次背起四年前背来的行囊,在校门口出租车上回头看最后一眼,以后什么时候我还能回来呢?再回来时我还会认识谁吗?
离校时的行李是很重的,除了几年来攒下的舍不得丢掉的零零碎碎还有哪些带也带不走的记忆,忘不了寝室里每个人最后走时的情景,我们都将要离开的人一一送到校门口,再加上那不愿放开的含泪拥抱,我们深知,这一别,此去经年,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也许那时我们已为人妻,人母——
毕业一年,现在的我已经不再像校园时那般懵懂青涩,取而代之的是一份成熟和稳重,还有对生活多一分的理解;时间是很好的老师,经历是宝贵的财富,缅怀青春,打造未来!
>>相关资讯:
上篇文章:携手谱写爱的篇章下篇文章:热文 喻家山下 梧桐雨中
- 没有相关文章

加载中……
